一、商务运行总体情况
1-2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累计实现商品销售额337亿元,同比增长17.1%;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7.1亿元,同比增长14.4%。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184亿元,同比增长25%。进出口总额344.83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出口243.51亿元,同比增长9.3%;进口101.32亿元,同比增长51.5%)。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9个,同比增加18个;合同利用外资48.17亿元(6.98亿美元),同比下降3.2%(8.2%);实际利用外资36.74亿元(5.32亿美元),同比增长30.1%(23.2%)。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个,对外直接投资额870万美元,同比下降95.7%;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123.5万美元,同比增长239.9%。服务外包接包合同签约金额7162万元,同比增长17.9%;合同执行金额4570万元,同比增长17.1%;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490万美元,同比增长40.5%。
二、主要特点
(一)商贸流通
1、消费市场涨跌互现。据嘉兴市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1-2月,全市重点监测27家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9.48亿元,同比下降2.2%;7家批发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54.9亿元,同比增长34.6%。传统商贸受网络消费分流影响明显,1-2月全市57家限额以上百货(超市)销售22.4亿元,同比增长0.7%,而全市居民网络消费额53亿元,同比增长20.3%。大众餐饮消费增长加速,1-2月全市限上住宿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7.1亿元,同比增长14.4%。
2、网络零售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据浙江电商网统计,1-2月份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84.11亿元,同比增长25%,总量位列全省第三位。累计实现居民网络消费额53.04亿元,同比增长20.3%。按照行业数据分析,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例,嘉兴市网络零售额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服饰鞋包、家居家装、母婴用品,对应占比分别为71.1%、8.9%、5.3%;三大行业网络零售总额相当于我市在淘宝、天猫、京东网络零售总额的85.3%。
3、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稳定。2月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种类丰富,运行情况良好,九大类必需品累计销售额同比3增6减。其中鲜菜68991吨,同比增加8.6%,环比增加5.5%。2月菜价继续受暖冬影响弱势运行,上旬踩着春节的尾巴菜价快速下跌,至中旬菜价止跌企稳后略有下行,下旬在时间与天气合力下菜价小幅上涨。1、2月份地菜大量产出,供应远大于往年,特别是叶菜类量大价低,压制了整个菜市,预计3月份菜价还将在暖冬后续影响下弱势运行。
(二)对外贸易
我市与全省、全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减情况表(人民币计价)
2017年2月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累计
|
当月
|
累计
|
当月
|
累计
|
当月
|
全国
|
20.6
|
21.9
|
11.0
|
4.2
|
34.2
|
44.7
|
浙江
|
15.9
|
7.9
|
6.3
|
-10.8
|
56.2
|
78.2
|
嘉兴
|
19.1
|
12.4
|
9.3
|
-4.8
|
51.5
|
64.4
|
1、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市场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比重上升。1-2月,我市对美国、日本和欧盟传统市场分别出口66.1亿元、19.8亿元和5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6.3%和5.5%,占全市出口比重分别为27.2%、8.1%和22.5%。同期,对东盟出口19.8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市出口比重8.2%。此外,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明显,对其出口65.0亿元,同比增长16.0%,占全市出口的26.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对俄罗斯出口5.8亿元,同比增长13.7%,对越南出口4.9亿元,同比增长11.9%,土耳其出口4.2亿元,同比下降16.0%。
2、高新、机电产品出口强势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1-2月,我市机电产品出口88.7亿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6.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出口19.1亿元,同比增长52.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8%,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纺织品出口43.5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7.9%,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服装产品出口32.4亿元,同比下降7.9%,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3.3%,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
3、民营企业保持第一大出口主体地位,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升。全市民营企业出口124.4亿元,同比增长3.7%,占全市出口比重为51.1%,占比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92.5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市出口比重为38.0%,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2.2个百分点。体现在贸易方式上,2月,我市以一般贸易出口200.6亿元,同比增长10.9%,占我市出口总值的82.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同期,以加工贸易出口42.7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7.5%,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4、我市进口持续改善,主要商品进口增幅明显。1-2月,全市进口101.3亿元,同比增长51.5%。从进口市场看,前三大进口市场普遍增长,自东盟、日本、欧盟分别进口19.2亿元、16.8亿元、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4%、48.2%、44.4%。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分别进口47.6亿元、4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7%、35.9%。从进口商品看,我市进口有机化学品20.4亿元,同比增长97.2%;进口机械类产品11.5亿元,同比增长38.1%;进口钢铁制品5.9亿元,同比增长137.8%;进口矿物燃油5.8亿元,同比增长10.6%。
(三)利用外资
1、从产业结构看,1-2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一、二、三产占比为1.3:70.5:28.2,二产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3.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5.8%和38.44%。三产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0.32%,高出二产,主要靠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科研技术服务业拉动,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3%、129.1%和481.1%。
2、从来源结构看,香港仍是第一大来源地,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3.67亿美元和1.51亿美元,占总量的52.6%和28.3%。此外,来自西方发达七国(美、英、法、德、意、加、日)的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5%和5.2%。来自北美洲投资增长较快,1-2月份实际利用外资1379万美元,同比增长3347.5%。
3、从招大引强来看,1-2月,全市引进世界五百强外资项目1个(平湖市的蒂森克虏伯弹簧稳定杆<平湖>有限公司),引进总投资(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35个,合同利用外资4.6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65.9%,其中,总投资(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3个,总投资(增资)5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个(南湖区的巴夫洛<嘉兴>仓储有限公司)。
(四)外经合作
受国家外汇储备稳控政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报备影响明显。1-2月全市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仅3个,对外直接投资额87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高达2亿美元,同比出现较大滑落。从投资行业结构看,去年主要由2个地产项目贡献,这类项目今年预计将受外汇稳控政策影响明显,会出现较大幅度的缩水,而500万美元以下实业投资受政策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全市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123.5万美元,同比增长239.9%,进展较好。
(五)服务贸易
1、业态结构更趋优化。从接包合同业务来看,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合同金额227.79万元,占合同总额的3.2%;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合同金额1155.37万元,占合同总额的16.1%;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合同金额5778.41万元,占合同总额的80.7%;从合同执行来看,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执行金额302.80万元,占合同执行总额的6.6%;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执行金额381.39万元,占合同执行总额的8.3%;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执行金额3886.04万元,占合同执行总额的85.1%。无论从接包合同还是合同执行来看,高端的知识流程外包占比越来越突出。
2、海宁市业绩突出。合同签约金额5419.23万元,合同执行金额2821.29万元,离岸业务执行金额366.41万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5.7%、61.7%和74.8%。
3、全市承接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离岸业务,从单个国家和地区看,2个国家和地区的接单业务超过了50万美元,其中中国香港达到了687万美元,占总量的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