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务运行总体情况
1月,全市进出口总额220.1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出口151.9亿元,同比下降1.8%;进口68.2亿元,同比增长34.7%)。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1个,合同利用外资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6%;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同比增长6.6%。新批境外投(增)资项目6个,对外直接投资额3148万美元,同比增长8.1倍;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080万美元。实现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4332.5万元,同比增长8.8倍,其中离岸合同执行金额371.2万美元,同比增长18.4倍。
二、主要特点
(一)对外贸易
我市进出口增减情况表(人民币计价)
1月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累计
|
当月
|
累计
|
当月
|
累计
|
当月
|
全国
|
16.2
|
16.2
|
6.0
|
6.0
|
30.2
|
30.2
|
浙江
|
9.0
|
9.0
|
2.6
|
2.6
|
33.6
|
33.6
|
嘉兴
|
7.2
|
7.2
|
-1.8
|
-1.8
|
34.7
|
34.7
|
1、全市进出口、出口低于预期,进口增长平稳。我市进出口增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9个、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7.8个、4.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4.5个、1.1个百分点。在全省进出口总额超过150亿元的6个地市中(宁波、杭州、金华、嘉兴、绍兴、台州),总量排第四,增速排第三。其中,在出口总额超100亿元的7个地市中(宁波、金华、杭州、绍兴、嘉兴、台州、温州),总量排第五,增速排第六。
2、对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出口回落,对东盟市场的出口增长稳定。对美国、日本和欧盟传统市场分别出口41.0亿元、11.1亿元和34.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1%、12.3%和2.4%,占全市出口比重分别为27.0%、7.3%和22.6%。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低于预期,出口41.3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下降14.5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出口13.5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全市出口的8.9%;对俄罗斯出口4.1亿元,同比增长7.0%;对土耳其出口2.8亿元,同比增长31.5%。
3、高新、机电产品出口有所回落,传统行业出口增速下降明显。机电产品出口54.8亿元,同比下降1.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6.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1亿元,同比下降14.4%,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0%,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0.7百分点。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分别为28.7亿元、18.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19.5%,分别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8.9%、12.2%,纺织品出口占比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服装产品出口占比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
4、民营企业仍是出口领头兵,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提升。从企业性质看,全市民营企业出口91.5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0.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2.8亿元,同比下降7.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4.8%。从贸易方式看,全市一般贸易出口126.4亿元,同比下降2.7%,占全市出口83.2%,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25.4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市出口16.7%,较上年度同期略增0.7个百分点。
5、进口继续高速增长,主要商品进口增幅明显。我市进口68.2亿元,同比增长34.7%。从进口市场看,自东盟、欧盟、日本分别进口11.1亿元、9.0亿元、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15.6%、31.5%。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分别进口31.4亿元、3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46.7%。进口有机化学品、机械类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分别为15.7亿元、7.4亿元、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2%、12.4%、113.4%。
(二)利用外资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一、二、三产占比为0.11:59.44:40.44,二产制造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外债不再纳入统计,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10.42%;三产服务业增长迅猛,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7.09%。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实际利用外资2665万美元,同比增长227.8%,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利用外资10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0%。
2、国别来源进一步多元化。来自香港地区的实际利用外资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56.07%。意大利、瑞士、法国等国首次进入实际利用外资前十强国家(地区)。日本投资呈现回暖趋势,新批日本投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1098万美元,同比增长119.6%。
3、引资方式进一步创新。为应对土地等要素供应日益紧张的情况,各地进一步加大增资扩股力度,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增资规模1.55亿美元,同比增长47.62%。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鼓励利用外资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全市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2029万美元,逐步成为我市利用外资一个新增长点。
4、招大引强稳步推进。全市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6个,产业涵盖太阳能组件制造、精密数控机床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其中晶科能源科技(海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2.24亿美元,为我市迄今总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此外还包括总投资1.05亿美元的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增资项目,以及总投资2.27亿美元的浙江金丰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服务业项目。
(三)外经合作
今年初的境外投资延续去年底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有序增长。采矿业和制造业成为境外投资重点,6个新增投资项目中有4个制造业项目、2个采矿业项目。大项目拉动有力,其中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并购项目,总投资超亿美元。
(五)服务外包
1、市本级和园区主导地位突出。市本级合同签约金额、执行金额、离岸执行金额分别为937.51万元、3167.89万元、0.15亿美元,分别占总量的53.86%、73.12%和60%。省级、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共完成接包合同签约金额1097.9万元,完成合同执行金额2773.94万元,其中离岸合同执行金额0.1亿元。合同签约金额、合同执行金额和离岸执行金额分别占全市总额的63.07%、64.03%和40%。
2、业态结构优化。从接包合同业务来看,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金额12.23万元,占合同总额的0.7%;业务流程外包(BPO)合同金额384.26万元,占合同总额的22.08%;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金额1344.15万元,占合同总额的77.22%;从合同执行来看,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金额44.01万元,占合同执行总额的1.02%;业务流程外包(BPO)执行金额395.47万元,占合同执行总额的9.13%;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金额3893.02万元,占合同执行总额的8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