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务运行总体情况
1-4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总额859.1亿元,同比增长16.6%;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4.2亿元,同比增长12.3%。进出口总额816.9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出口567.6亿元,同比增长7.5%;进口249.3亿元,同比增长15.1%)。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12个;合同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同比下降3.8%(2018年外债不再纳入统计,按去年删除外债后比,同比增长57.4%)。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5个,对外直接投资额7.9亿美元,同比增长2.5倍;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4270万美元,同比增长99 %。实现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9亿元,同比增长48.1%,其中离岸合同执行金额4459.4万美元,同比增长59.4%。
二、主要特点
(一)商贸流通
1、批发和零售业销售双双上涨,出现消费新热点。据监测显示,我市27家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65.02亿元,同比上涨14.5%;7家批发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07.41亿元,同比增长13.4%。传统商贸受网络消费分流影响趋于平缓,全市58家限额以上百货(超市)销售37.69亿元,同比增长4.9%。4月28日,2018第十四届嘉兴汽车文化博览会开幕,本次车展参展企业73家,参展品牌60个,现场订车1351辆,成交额达到2.16亿元;同期举办的名品折扣展汇集了男装、女装、童装、鞋类、箱包等百余品牌,成为目前浙北地区规模最大、人流量最多、成交额最高的日用消费品类展会,实现车展与吃货节、名品折扣展多展联动,打造消费新热点。
2、网络零售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据浙江电商网统计,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420.4亿元,同比增长22.9%,居民网络消费额150.5亿元,同比增长29.7%,网络零售顺差269.9亿元。以淘宝、天猫、京东为例,我市网络零售总额前三名的行业分别是服饰鞋包、家居家装、母婴用品,分别占网络零售总额比的69.4%、10.8%、6.3%;三大行业网络零售总额相当于嘉兴市在淘宝、天猫、京东网络零售总额的86.5%。
3、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种类丰富,九大类必需品累计销售额同比6增3减。4月成交鲜菜97119吨,同比增加11.8%,环比增加6.4%。蔬菜综合平均价格3799元/吨,环比跌3.0%,同比涨2.6%。4月菜价先涨后跌,上中旬在震荡中上涨,下旬菜价开始下跌。
(二)对外贸易
我市进出口增减情况表(人民币计价)
1-4月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累计
|
当月
|
累计
|
当月
|
累计
|
当月
|
全国
|
8.9
|
7.1
|
6.4
|
3.5
|
11.7
|
11.6
|
浙江
|
10.1
|
7.9
|
8.1
|
4.9
|
15.8
|
17.5
|
嘉兴
|
9.7
|
8.3
|
7.5
|
8.7
|
15.1
|
7.2
|
1、全市外贸进出口好于全国、低于全省。我市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1.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进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3.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在全省进出口总额过600亿元的5个地市中(宁波、杭州、金华、嘉兴、绍兴),总量、增速均排第四。其中,在出口总额超400亿元的6个地市中(宁波、金华、杭州、绍兴、嘉兴、台州),总量、增速均排第五。
2、从出口市场看,对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传统市场分别出口149.5亿元、124.1亿元和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9.6%和2.7%,占全市出口比重分别为26.3%、21.9%和7.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出口151.7亿元,同比增长5.9%,有71.9%的沿线国家保持积极增长态势。对东盟出口47.5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4%。对俄罗斯、越南、土耳其分别出口14.3亿元、14.8亿元、1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23.6%、14.8%。
3、从出口商品看,机电、高新产品出口比重一升一降。机电产品出口217亿元,同比增长7.0%,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9.7亿元,同比下降2.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0%;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分别为107.1亿元、5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1%、下降5.2%,分别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8.9%、9.9%,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6个百分点、下降1.4个百分点。
4、民营企业保持第一出口主体地位,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双增长。从企业性质看,全市民营企业出口334.8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9.0%,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03.5亿元,同比增长0.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5.9%,占比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从贸易方式看,全市一般贸易出口468.7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2.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98.3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7.3%,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从企业主体看,出口前100位企业出口总额为240.5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2.4%。
5、进口保持平稳增长。我市累计进口249.3亿元,同比增长15.1%。对东盟、欧盟、日本分别进口40.3亿元、33.9亿元、4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2.1%、10.4%。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分别进口118.0亿元、1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7.9%。我市进口有机化学品、机械类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分别为54.6亿元、31.9亿元、1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6%、9.9%、96.0%。
(三)利用外资
1、从产业结构看,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二、三产占比分别为63%和36.3%,二产制造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外债不再纳入统计,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13.3%;三产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8.6 %,其中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5.8倍、1.7倍。
2、从投资来源看,发达国家外资增长快速。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前十强中,荷兰、德国、日本、瑞士、韩国、意大利、英国等发达国家占据7席,其中来自德国的实际利用外资3305万美元,同比增长近5倍;来自意大利的实际利用外资1526万美元,同比增长3.8倍。
3、从项目情况来看,招大引强成效明显。全市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个,分别是嘉兴港区的浙江绿地众选投资有限公司和平湖市的浙江爱智机电有限公司。引进总投资(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82个,其中,总投资(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4个,5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32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8个(南湖区的平谦国际现代产业园(嘉兴)有限公司和嘉兴中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大明阪和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嘉兴港区的嘉兴康景仓储服务有限公司;嘉善县的浙江捷昇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智洐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嘉地物流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增资)和泷泽机电(浙江)有限公司;平湖市的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增资)、嘉兴市菲兹皓大酒店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东侧(浙江)有限公司(增资)、平湖市澳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海盐县的康克德实业发展(浙江)有限公司和浙江嘉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宁市的晶科能源科技(海宁)有限公司、浙江嘉纳福诺实业有限公司和海宁卡士曼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桐乡市的浙江金丰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产业涵盖纳米材料、智能设备、新能源组件制造、精密数控机床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
(四)外经合作
今年的境外投资延续去年底的发展势头,特别是3、4月份的2个大项目,推动了我市对外投资迅猛增长,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尼投资的镍铁冶炼项目,中方投资38357万美元,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在美国投资的轨道墨西哥湾混合气出口项目,中方投资29600万美元。从投资方式来看,跨国并购为主要模式,15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为跨国并购。从投资国别来看,更趋多元化,全市对外投资国别(地区)有9个,其中美国为最受欢迎投资目的国,有5个项目落户美国。
(五)服务外包
1、业态结构优化。从合同执行来看,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6131.06万元、9180.13万元、23975.31万元,比例为16:23:61,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工程设计等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占据主导地位。
2、重点主体突出。从示范园区来看,省级、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共完成合同执行金额、离岸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2.6亿元、798.78万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66.1%和5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46亿元,公共平台投资6589万元,建成业务用房113538平方米。从企业主体来看,浙江晶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离岸业务超过100万美元,总金额达3600万美元,占全市离岸执行总额的80.73%。
3、海外市场开拓。全市承接了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离岸业务,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有18个,同比增加6个。10个国家和地区的接单业务超过了100万美元,其中中国香港、美国、日本、丹麦分别达到了1428.70万美元、941万美元、326.66万美元、258.89万美元,来自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占总量的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