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动态 > 嘉兴市商务动态 > 综合与法制处(行政审批处)

红船观察丨新年第一会,嘉兴为何锚定这两个字?

时间:2024-01-05 16:02 来源:综合处 浏览次数:


640 (1).png

这是平凡又有意义的一天。

1月2日,2024年首个工作日,嘉兴高规格举行首个全市性大会,主题只聚焦两个字:招商。

“首个”的寓意总是不同,嘉兴为何举全市之力推进招商工作?或许正如嘉兴市委书记陈伟所说的那样——

抓发展必须抓招商,大发展就要大招商,嘉兴要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推动招商引资大突破,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就在2日上午,招商大会前夕,陈伟赴南湖区考察湖钠能源、新老07连接线、市域铁路枫南线曹庄站等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则在去年底,带队先后来到嘉兴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映翰通嘉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调研。

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嘉兴把招商引资放到全市工作“C位”的决心,也能感受到一股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那么,嘉兴将以什么样的新姿势抢先机、拼经济?借着大会,我们来聊一聊嘉兴的招商工作。

谁能先人一步,谁才能赢得主动

按照“常规动作”,招商大会是要先说说成绩的。

打开嘉兴2023年度招商清单,单从数据看,各项工作都划出了一条漂亮的向上曲线。当然,还有不少引以为傲的“全省第一”、“零突破”、“创新高”。

比如国家外资重大项目、商务部重点外资项目数量均居全省第一;10个项目入选商务部重点外资专班项目,数量列全省第一;“地瓜经济”工作连续2次获得省政府星级评定“五星”、排名全省第一。

再比如,嘉兴在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6位,出口占全国份额14.2‰,创历年新高;振石集团印尼华宝工业园区正式成为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零突破”。

截至目前,嘉兴利用外资总量累计达480多亿美元,年度实际利用外资连续20年居浙江省地级市第一位,跻身长三角核心城市群地级市前3。

不过,作为经济优等生,前有对标后有追兵,嘉兴在招商引资上并非没有焦虑。

一天数场马不停蹄、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放眼全国,各地都把招商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光节奏飞快,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也“卷”到飞起。

尽管新材料是嘉兴最大的产业,产值近3000亿元,不乏桐昆等产值超千亿元的企业。但相比“邻居”苏州,其先进材料产业规模达10578亿元,拥有上市企业55家。另外,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上,也缺少引领性的重大项目。

种种短板,强化了嘉兴招商引资的紧迫感。它深谙,“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到经济发展上,就是要见识早、行动快,看得准、抓得实,早人一步、快人一筹,在快跑领跑中抢占先机。尤其对招商引资工作来说,谁能先人一步,谁才能赢得主动。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各种开放平台的功能作用,创新利用外资、做大外贸的方法和渠道。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近日,我国又决定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这六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的试点。1月2日,泰国总理赛塔·他威信表示,中泰两国将从3月起永久互免对方公民签证。这极大提高了外来游客来华的便捷性,也是我国加深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

站在“拼经济”前线,招商引资是重要战场。而这些,或许都是嘉兴选择在2024年首个工作日,召开招商大会的关键因素。

640 (2).jpg

“巧”字当头,不盲目“摊大饼”

抢先机,还得讲究一个“巧”字。

连续出台的好政策、好措施,只是使出的“力”,接下来要找好“发力点”,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

为此,嘉兴没有为了发展而盲目“摊大饼”,而是实现了四个转变——

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的质变;从“制造工厂”到“基地+研发”的嬗变;从“单次投资”到“持续增资”的裂变;从“分散落地”向“国别集聚”的转变。

举个例子。过去,对多数国内外投资者来说,嘉兴是个低成本的制造基地,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60%左右。

为了激活区域创新经济发展动力,嘉兴开始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目前全市营收1亿元以上开展研发活动的制造业企业达1972家、营收5亿元以上建立研发机构的制造业企业达369家,实现动态清零。

不止本地企业,外资企业也纷纷热衷把研发机构搬来嘉兴。事实上,外资企业为当地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先进的管理理念、制造技术等才是核心价值。眼下,全市企业设立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831家,居全省前列。


再举个例子。在嘉兴的外资圈,流传着不少佳话——日本尼得科集团数十年如一日,持续加码平湖,如今已有16个工厂落户平湖;国际行业龙头丹佛斯集团18年内,9次投资海盐,海盐成为该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看好嘉兴、加码嘉兴成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共同选择。企业不断追加投资,不仅是地理区位、市场驱动的结果,更离不开嘉兴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目前,嘉兴50%以上规上外资企业实现多次增资,增资总量从2002年的1.7亿美元提升至2022年的21.4亿美元,年均增长14.3%。

总之,比数据上扬更值得欣喜的,是数据中浓缩的发展之变。


起个大早,也要赶个“早集”

不管是时间赶早,还是明确目标,最终都要落到“干”字上。否则就变成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就在不久前,全球制药巨头诺华集团与海盐县政府签约,建设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销售基地。

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将应用镥元素的同位素镥-177,生产全球首款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放射性配体疗法创新药物。

要知道,在海盐接触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项目时,全国正有4个地方与其洽谈,从介入的时间点来说,海盐并不占优势。

但这个项目能为海盐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招商人员还是打算搏一搏。海盐对诺华集团提出的184个问题悉数销号,最终换来了一纸签约。

640 (4).jpg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毋庸讳言,但只要找准方向,下定决心,往前迈一步,很可能就是天高海阔。

在“站稳脚跟”的同时,嘉兴也不忘“扩大开放”。近几年,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嘉兴抢抓长三角高端外资集聚的优势,主动开展精准招商。

去年以来,嘉兴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招商引资专项行动、经贸活动一拨接着一拨,让嘉兴的招商地图越画越大。

其中,瞄准龙头企业重点招引,将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著名跨国公司和超亿美元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方向、主抓手,是嘉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线和重心。

比如去年4月17日,嘉兴经贸考察团抵达德国法兰克福,开启了为期10天的欧洲经贸交流活动。

行程很满,收获更多。经贸考察团辗转德国、瑞士、比利时3个国家,奔赴10多个考察点,促成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6亿美元。

目前,总投资约1亿美元的瑞士西卡已完成土地摘牌和立项备案,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投产后将成为西卡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布局有防水材料。

640 (3).jpg

与此同时,嘉兴在全国“拼经济”热潮中,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建设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市,打造智造创新强市。

如今,嘉兴招大引强的目标已经定下——

坚持外资内资同招、国资民资共进、引资引才齐抓,既要招引50亿元以上、百亿元以上的“龙头链主”项目,又要招引10至50亿元的“中坚腰部”项目,还要招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的“专精特新”项目。

一路向新,虽远,行则将至。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