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动态 > 嘉兴市商务动态 > 综合与法制处(行政审批处)

“票根经济”,撬动嘉兴链式消费“大生态”

时间:2025-07-29 09:20 来源:综合与法制处(行政审批处) 浏览次数:

7月26日是“浙BA”(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嘉兴预选赛最后一个比赛日。晚上,四场终极对决即将同步在嘉兴各体育场馆精彩上演。截至7月25日下午5点,在大麦APP,有近8万人对今晚的比赛标记“想看”。

这场为期半个月的全民狂欢,终于要迎来“揭榜之日”。9.9元的票价,消费者买到的不仅仅是现场观赛的体验感和独具特色的赛事“周边”,更凭借一纸票根打开了“薅羊毛”的大门。

随之衍生的“票根经济”,正在撬动嘉兴链式消费“大生态”。

“票根”一词,由来已久。

从景区门票,到出行凭证,再到观影留念,这一几乎要被电子凭证所取代的“纸片”,原本只是一个文化符号,却在最近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随着“浙BA”的火热开场,票根也在嘉兴火了起来。

在嘉兴,“浙BA”票根是消费者“薅羊毛”的入场券——

7月13日,平湖市球迷俞女士去长安镇全民健身中心观看海宁对战平湖的比赛前,凭票根兑换了盐官古城-潮乐之城的门票,还和小姐妹一起买票进入古城内的音乐之家博物馆参观;

7月19日,秀洲区球迷张先生在嘉兴秀湖全民健身中心看完秀洲与嘉善的比赛后,凭票根抽中了健身月卡,一周的锻炼,让他形成了习惯,续费了一张半年卡;

7月23日,经开区球迷陆同学和室友一起在嘉兴市高中园区篮球馆观看完经开对战桐乡的比赛后,到万达广场海底捞吃夜宵,凭借票根兑换到了一份免费捞面……

不知不觉间,“票根”成为了朋友圈的热门词汇,“留下票根”成为了球迷观赛过程中不成文的规则,社交媒体中“求票根”的帖子更是层出不穷……

似乎用上了票根,才算是完整参与了一次“浙BA”。

事实上,“浙BA”票根带给嘉兴的惊喜,远远不止于此。

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推出活动,集齐7月12日、16日、19日、23日四场秀洲主场篮球赛票根的前50位观众,可以兑换一大一小两张儿童剧票。这种“集章打卡”式的参与,让消费行为得以延续。

截至目前,“浙BA”票根已链接全市餐饮、景区、酒店等经营主体300余家。

新模式一旦形成,便很容易复制。

围绕同样在今晚举行的《天呐!我怎么会变成这样》周笔畅2025巡回演唱会,南湖区也推出了专属票根优惠,歌迷凭票根就可享吃喝玩乐各类福利。

票根这波“羊毛”如果薅不到,真的是血亏。

票根爆火的背后,是嘉兴“票根经济”的崛起。

“票根经济”的概念,最早源于2024年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期间的创新实践。展览推出活动,观众凭展览票根可在南京路商圈享受购物折扣、餐饮满减等优惠,直接带动了周边消费增长。

今年贺岁档电影上映期间,不少影院推出“票根兑换”活动,让“票根经济”热度持续攀升。

最疯狂的,莫过于无锡市滨湖区借“苏超”契机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滨湖区住房消费的若干措施》,支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拥有参赛或观赛等证明的球员和球迷,给予每套3万元—5万元的购房补贴。

在“苏超”的带动下,7月4日 —7月6日,南京接待游客量218.1万人次,3天南京市文旅消费总额27.2亿元,异地文旅消费17亿元,位列江苏第一。

“票根经济”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作为扩大消费的一种策略,“票根经济”对于破解消费堵点、推动“流量”转化为“留量”、国民经济内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从经济属性看,票根成为了特殊的“代币”,消费者凭其获折扣、积分,降低支付成本,提升消费欲望,从而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变。

从本质属性看,票根承载消费者记忆与情感,是个人经历和文化体验的象征。消费者通过票根实现情感投资与身份认同,转化消费行为为社交货币,有助于扩大消费影响力。

“票根经济”不仅是营销现象,更是消费升级的缩影。

7月23日,嘉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出炉。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7.47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国、全省0.7个和0.4个百分点。

在“浙BA”、演唱会等一系列演艺赛事活动的促进下,三季度嘉兴的消费市场,有望通过“票根经济”的撬动再掀新热潮。

“票根经济”看似简单,其撬动作用却不容小觑。

对于消费者来说,票根赋予了消费额外价值,让消费者感受到消费的实惠,从而提升了消费意愿。不少沪苏浙周边城市的游客借赛事、演唱会等契机来到嘉兴,又借票根优惠主动消费。在降低实际支付成本的同时扩大消费能力,从而促进消费增长。

对于商家来说,“票根经济”有助于拓展客源。当商家参与到“票根经济”体系中,与其他行业的商家合作,为消费者提供跨领域的优惠时,能够吸引更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目标客户群的消费者。在赛事的带动下,嘉兴不少餐厅、酒吧开起了转播服务,进一步带动消费。

然而,“票根经济”的终极目标并非卖票,而是把游客留下来。

在云南玉溪,中超第十一轮比赛带来的“球票+”系列促消费活动共发放30万元消费优惠券;在河南洛阳,乘列车抵达当地的游客,凭购票凭证,可享受应天门、明堂天堂、九州池等多个景区门票半价优惠;在河北廊坊,只要购买一张戏剧幻城门票,就“打包”赠送一张价值40元的丝路中心艺术畅游票……

“‘票根经济’的本质是联动经济。”在嘉兴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孙庆刚看来,想让“赛事流量”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量”,嘉兴还需要努力。

适当调整票价,以赛养赛。目前,“浙BA”嘉兴赛区的票价仅为9.9元一场,很多场馆还会附赠伴手礼,从成本来看,不仅无法实现以赛养赛,还因有限的座位无法满足大量群众的观赛要求,而助长了票贩子的生长。可以适当调整票价,通过“政府数据授权+企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消费数据价值转化。

承接溢出效应,协同联动。现阶段,嘉兴赛事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协同联动性还不够密切,可以与当地的一些会展、文旅、美食节等活动联办,增强赛事对文旅消费、票根经济的溢出效应。此外,培育“票根+”创新生态,通过电子票证衍生消费数据分析,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票根经济模式。

长期来看,票根经济很有希望形成“流量—留量—增量”的可持续转化路径,以“小切口”撬动消费“大生态”的创新模式,将为嘉兴消费市场注入更为充足的新活力。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