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动态 > 国内外商务动态

破浪者,韧行致远 我们的外贸故事

时间:2025-08-01 19:49  来源:国际商报   浏览次数:  

当美国“关税大棒”如风暴般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当全球产供链在贸易壁垒与地缘裂痕中加速重构,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着新质生产力,2025年的中国外贸人,在时代的大潮中不问退路,破浪前行。

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交出了一份“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的可贵成绩单。

数据曲线彰显强劲脉动,更蕴藏着无数搏击风浪的外贸人的敏锐洞察、果敢决策以及创新精神、坚韧品格。他们像顽强的水手,在惊涛骇浪中校准航向;像执着的匠人,在浮华喧嚣中打磨核心竞争力。

正是这份在不确定性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谋发展的拼劲,铸就了中国外贸令人惊叹的韧性,成为支撑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穿越周期照亮未来的“定盘星”。

即日起,国际商报开设《破浪者,韧行致远》专栏,刊出记者深入一线记录下的“破浪者”的故事——他们的焦灼与笃定,他们的试错与开拓,他们的智慧与汗水。无论是深耕老客户的“危中寻机”,还是扬帆新市场的“精准卡位”,抑或是外贸拓内销的“两条腿走路”,他们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中国外贸活力与潜力的生动注脚;他们的每一次成功,都在为建设贸易强国添砖加瓦。

让我们一同乘上这艘充满生命力的“巨轮”,感受中国外贸的波澜壮阔,见证中国制造如何跨越山海,织就经济全球化的经纬纵横。

江门市名豪佳业灯饰照明有限公司——

“不能成为‘砧板上的肉’”

在广东省江门市名豪佳业灯饰照明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重新响彻厂房。公司总经理戴豫龙站在流水线旁,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订单确认函—美国TechFuture公司为期10周的20万套大型水晶灯订单,落款日期是5月15日,正是《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的第三天。

“美国这关税涨得快,降得也快,跟坐过山车似的!”听着员工“吐槽”声中透出的一丝庆幸,戴豫龙心里清楚,这90天的关税“窗口期”不仅是保住老客户的关键时段,更是需要全公司上下同欲的“备战”时间。在这10周的交货期内,产品线更新,产能拉满,每一步都得掐着秒表走。

“这次与我们重启合作,不怕关税再有变化?”视频会议里,戴豫龙直截了当地问。屏幕那头,TechFuture的采购总监迈克·哈里森耸了耸肩膀说:“我们考察过越南和印度的供应商,但你们公司的装饰水晶切割工艺技术和产品研发设计的响应速度,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迈克的这句话让戴豫龙心头一热。名豪佳业已与TechFuture合作8年,靠的就是“深耕”二字。

回想当年,为了满足美国客户对灯具安全标准的苛刻要求,戴豫龙带着研发团队鏖战三个月,硬是把产品合格率从70%提高到99%。公司又针对欧美市场的偏好研发出可定制灯臂长度的模块化水晶灯产品,该产品成为TechFuture的销售爆款。

“关税战一打,别人忙着找新市场,我们反倒更专注老客户。”戴豫龙说。由于此次重启合作时,TechFuture更新了产品线,名豪佳业需要对部分产品进行重新设计。6月初,戴豫龙亲自带队和客户开了三次线上会议,不仅按新需求升级了灯饰设计,还主动提出“共享库存”方案—将部分半成品提前发往美国仓库,规避潜在的关税、汇率和物流风险。迈克在邮件里连用了3个“Excellent”(好极了)进行回复,表达了对老朋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满意之情。

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对研发设计的不断追求,以及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的公司战略,成为名豪佳业留住客户的王牌。“以前觉得研发是‘烧钱’,现在再回头看,这是我们的一道护身符!”戴豫龙由衷感慨道。

接下这批订单后,他也作出了一个新的决定:将今年的研发预算费用再上调20%,重点攻关快拆式灯体产品和跨境电商产品定制线。“这次关税战教会我们一件事:如果产品没有独特性,即使价格再有优势也是枉然。我们要做的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坚决不能成为‘砧板上的肉’!”

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举行前夕,戴豫龙站在仓库门口,看着最后一批发往洛杉矶的货柜缓缓出库。他拿出手机拍下了货柜渐行渐远的画面并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是“咬紧牙关奋进中,用一句诗词勉励自己: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名豪佳业这几个月走过的艰辛历程,随之定格在了此刻。

夜深人静时,戴豫龙总会想起一位老外贸人曾对他说的那句话:手上得有“两把刷子”,心里才不慌。在他看来,自己的“刷子”或许就是深耕客户的定力、研发创新的狠劲以及品牌建设的远见。

盛威国际控股(中国)有限公司——

“外贸人眼中始终是星辰大海”

“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这两天我们正忙着防抗台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威国际控股(中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王磊一宿没怎么合眼却依然精神抖擞。他向记者解释,近期他刚当选家乡宁波市北仑区小门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携疾风骤雨而来的台风“竹节草”,这位立志做全国最懂外贸的村支书拿出在商海浮沉数十年磨炼出的沉着冷静气度,带领村民全力以赴做好防抗台风的各项工作。

无论是防抗台风,还是应对风急浪高的国际经贸形势,“搏击风浪”无疑是今年以来王磊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今年4月,美国政府悍然发动关税战。一时间,中国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安防以及通信类产品,例如保障5G通信信号通畅的数据中心和机柜,约有1/3的出口业务在美国市场。”王磊说,“可喜的是,在产品不降价的前提下,上半年公司对美出口额依然实现了可观增长。”

出口逆势增长的背后,是王磊与公司团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划部署。“2018年前做外贸的很多方法如今已不再适用。但是,创新始终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宝。”王磊如此坚信并笃行,公司包括研发、设计、服务在内的全链条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检验创新成效,“中国第一展”无疑是最佳竞秀舞台。在4月15日开幕的第137届广交会上,王磊带领团队身着统一服装准时出现在精心布置的展位前。凭借过硬的创新专利与日积月累的品牌口碑,团队一如既往地收获满满,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中午经常是匆匆扒两口饭,又继续争分夺秒地接待络绎不绝的采购商。即便是在身处关税战阴霾的彼时,依然有美国新客户与公司达成合作。

广交会结束后,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助力下,王磊不仅组织海外客户参观了工厂,向其充分展示公司的生产效率,还专门为他们安排了游览活动,以展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壮丽秀美的山川河流、热情好客的中华儿女与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令海外客户大为震撼,无形中坚定了他们与中国企业加强合作的信心。

随着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伦敦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王磊于6月中旬率队赴美,半个月的时间里从西向东横穿美国,辗转洛杉矶、菲尼克斯、芝加哥、波士顿、里诺等多个城市,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十余位客户。

此次美国之行,让王磊深切感受到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洽谈中,多位美国客户言辞犀利地批评了美‘对等关税’政策。”王磊说,“在美国企业看来,关税战会将压力转移给当地企业和消费者,美国超市中一度被抢购一空的货架就是最好的例证。”

“借此契机,我们也向美国客户展示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并向他们深刻阐释了这些优势如何形成于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进程之中。不少客户因此增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拟定了下半年亲自来中国参观考察的行程。”王磊笑着说。

8月2日,他又将跨越山海,前往英国拜访两位老客户。谈及此行,王磊依旧信心满满:“纵有风浪起,外贸人眼中始终是星辰大海!”

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叮铃铃—”电话刚一接通,记者就听到对面传来翻动纸张的沙沙声。随后,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牛立群的声音带着笑意从电话那头传来,背景里隐约还能听见车间机器运转的嗡鸣声。“我刚从生产线那边过来,手里这份出口报表还带着油墨香呢。”谈起今年上半年的“闯关”经历,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历经风雨终见彩虹般的从容淡定。

“全球地缘政治的风浪以及美国掀起的关税风暴,就像突如其来的湍流。”牛立群说,公司主打的智能消费电子产品在出口美国市场时,正撞上4月初美国施行“对等关税”的当口,订单量一度骤减。

但这道坎儿并没有乱了公司的阵脚。“等不是办法,得主动找新航道!”牛立群的话里透着果断—他们迅速制定“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发展战略,把国际市场的“罗盘”转向欧洲市场和新兴市场。

赴德国参加知名展会,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刚被摆上展位就迎来采购商驻足询盘;在法国的行业展会上,公司精心制作的产品演示视频引来众多买家认真观摩;借助海外跨境电商平台,公司的线上推广精准触达当地消费者……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公司的欧洲市场板块交出亮眼的成绩单,收获了逆势翻盘的惊喜。

事非经过不知难。牛立群坦言,公司对欧洲市场的开拓并非一帆风顺,其间也经历了不少波折。今年5月,一封来自瑞典的邮件让团队陷入了沉思—客户在信中提到,瑞典和丹麦的消费者对家电设计有着独特的“隐性”需求:希望家电能够自然地融入生活场景,而非成为视觉或听觉上的负担。因此,身形笨重又噪音明显的传统擦窗机器人在当地市场屡屡受挫。

差距意味着潜力,新需求瞬间打开了公司产品升级的新思路。研发团队随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在“减量”上做起了文章—将机身压缩至60毫米,打造出行业内最薄的机型,使其能够轻盈地附着在窗面上;将工作噪音控制在55分贝以内,以符合当地公寓严苛的隔音要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这台从外形到内涵都带着北欧气息的样品跨越半个地球寄到客户手中时,对方反复测试了三天,不仅验证了超薄机身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窗型,更被产品静音模式带来的良好使用感受所折服。一周后,好消息传来:瑞典客户爽快地签下3000台的订单,邮件里还附上了一句话:“我们已经能想象到它摆上超市货架后的场景。这款产品一定会卖爆!”

“这个订单的意义远不止数字本身。”牛立群感慨道,它不仅印证了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产品策略行之有效,更给了团队莫大的鼓舞,让公司拓展新市场的信心愈加坚定。

“如今,德国、法国多家线下超市的潜力客户已进入样品测试阶段,其中一家年销潜力超2万台的渠道商正在与我们敲定合同细节。”牛立群说,此外公司还针对墨西哥市场推出适配高海拔气压的产品方案,针对俄罗斯市场的低温环境研发防滑抹布,针对南美市场高饱和度色彩偏好打造定制产品,这些有的放矢的创新产品直击当地的需求痛点。目前,在嘉世达机器人生产线的排期表上,来自多国合作伙伴的订单已排到第四季度。

“公司能闯过这关,靠的就是鼻子灵、手脚快。”牛立群总结道—市场风向变了,转身就得快;客户有痛点,方案就得准。这让嘉世达的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货架上既扛得住竞争,又留得住回头客。

京东京喜自营厨具采销经理——

“差点输给了一口锅!”

两个月前,最擅长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京东京喜自营厨具采销经理郭财茂竟然差点“输给了一口锅”。

彼时,距离京东启动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刚过去一个月,当时的郭财茂信心十足,准备带领平台上的外贸企业力挽狂澜大干一场……

跌宕起伏的工作经历让郭财茂不仅对“外贸拓内销”“内外贸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认知,也让他在与外贸企业同频共振的奋斗过程中,对中国外贸的起伏与喜忧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

第一时间上新、抢占资源位、推出大促满减活动……外贸“尖子生”作答起拓展国内市场的“考卷”时,刚开始成绩非常亮眼。郭财茂随手拿起货架上的盘子介绍道:“这款‘波西米亚风’盘子来自山东临沂的一家陶瓷外贸公司。这家公司此前一直深耕国际市场,没有国内线上销售经验,受到美国关税影响后急需开拓内销渠道。在平台的助力下,该公司于4月12日在京东京喜自营官方店上线了滞压的‘波西米亚风’盘子,11个小时里爆卖出9万件。”

然而,硬币也有另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外贸商品开始表现出拓内销的“水土不服”。郭财茂说:“这件铸铁锅来自宜家家居铁锅全球唯一供应商,之前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其中来自美国的外贸订单年销售额约5000万元。今年,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该公司的美国订单均被取消。痛定思痛后,该公司与我们开展合作,于5月底上线了3款产品。可惜的是,这款28厘米的铸铁煎锅上架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款锅在国外售价199元,公司将其国内售价定为69.9元,但对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以近70元的价格买一口煎锅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算。”

降价不是万金油,还需要在产品细节上下功夫。如何发挥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优势,以电商采销员的敏锐度帮助这款锅更好地适配国内市场?郭财茂和他的团队绞尽脑汁开始复盘。

他们发现,这款锅原本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当地家庭普遍使用电磁炉,因此该公司在生产时专门设计了锅底打磨环节。中国多数家庭则习惯使用燃气灶,锅底稍显粗糙反而更适配使用场景。意识到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后,公司果断省去了锅底打磨工序,不仅更加契合国内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还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将售价降至30~40元区间。在京东京喜采销团队的指导下,公司改良包装,并赠送木把手和硅胶手套,今年“618”期间直播半小时的销量就已超出之前半个月的总和。

目前,郭财茂与采销同事已与超过1万家外贸企业进入实质性采购洽谈阶段,200万款商超日用百货、家居家电、3C数码、服饰美妆等外贸商品通过京东“外贸优品”专区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野。

经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郭财茂从平台上窥见了万千外贸企业拓内销喜忧参半的缩影—有爆单时开辟出新路径的惊喜,也有“水土不服”时的“扎心”。他和供应商的共识是:外贸拓内销的进程远非想象中那般一蹴而就。企业要真正建立对国内市场的深刻认知,在沉淀中成长,任重而道远。

广州市谷希欧皮具有限公司——

“总会有阳光照亮新的赛道”

在广州市谷希欧皮具有限公司的样品间里,公司总经理陈彦荣正整理着近期的订单报表。报表上南美和东欧市场攀升的订单量,让他的脸上浮现了一丝笑意。

“连我们自己都没想到,在公司业务占比中高达1/4的美国市场遇冷后,以前很少重点关注的地区却打开了新空间。”陈彦荣拿起自主品牌“Henney Bear”轩尼小熊的一款“欧洲城市”系列手提包向记者介绍道,“这款产品,塞尔维亚客户刚下了订单,催得挺紧。”

对于该公司而言,此次市场重心的转移,缘于今年以来美国关税的持续冲击。“受高关税影响,美国客户下单非常谨慎,从以往的每款下单500个左右骤降至如今的二三百个。”陈彦荣坦言。

压力不止来自海外市场的波动。国内原材料成本每年上涨5%左右,劳动力成本亦在持续攀升,叠加英国、意大利等传统市场需求疲软,公司出口业务一度陷入困境。

“不能靠降价拼市场,那绝非长久之计。”看着仓库里积压的产品,陈彦荣和团队反复琢磨:路该往哪儿走?

转机出现在今年6月意大利举办的一场展会上。原本计划对接法国、德国客户的陈彦荣,发现展厅里来自东欧的采购商格外活跃。塞尔维亚客户对公司展示的一款印有艺术插画的托特包很感兴趣,当场就确认了样品;克罗地亚客户则详细询问了最新设计款成品包的生产周期。“这些东欧客户对外来品牌的接受度较高,只要设计新颖、好看实用,就愿意下单。”陈彦荣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公司突破的方向。展会一结束,他就安排团队在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注册了商标。

这次展会成了公司战略调整的“信号灯”,答案渐渐聚焦在设计上,以差异化破局成为着力点。团队将资源进一步向设计端倾斜,深度挖掘不同市场的本土文化并将其融入产品设计——针对东欧市场主推“欧洲城市”系列,用插画描绘当地街景,搭配数码织锦技术和精细车线;为南美市场开发玛雅文化主题箱包,将相关元素通过立体刺绣的方式呈现,并进行时尚转化;以东南亚为目标市场推出的街头艺术插画系列,通过不规则的刺绣、烫钻等工艺提升了视觉冲击力。“我们始终相信,好的原创设计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客户看到我们的设计都倍感惊喜。”陈彦荣说,不仅如此,公司几乎每一季度都会推出全新的系列产品,力求保持创新力和竞争力。

如今,在设计团队和销售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公司的智能箱包与时尚手袋已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不少新兴市场。陈彦荣说,公司始终把产品设计和创新当作灵魂。“设计是创新链的重要一环,优秀的设计能够挖掘潜在需求、创造新的需求,让我们成功开拓更多市场。”

“同类型的产品,设计得好,客户愿意为附加值买单;设计一般,就只能陷入低价竞争。”正如陈彦荣所说,“困难确实存在,但只要找准方向、主动出击,总会有阳光照亮新的赛道。”

他们是中国外贸的扬帆人

今年4月,美国“关税大棒”袭来,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风云突变,中国外贸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外贸人用持之以恒的定力、愈挫愈勇的毅力和破釜沉舟的魄力,扬起了中国外贸大船破浪前行的风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外贸人以开放应对封锁,以创新突破壁垒,以合作代替对抗,他们不仅守住了中国外贸来之不易的成绩,更锻造出面向未来的实力。

在展会现场,我们见证了中国外贸人正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策略,将贸易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多元化市场布局的道路上开疆拓土。

在生产车间,我们聆听到的不仅是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更是中国外贸人以创新为矛、以技术为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决心。

在洽谈桌前,我们记录下的不仅是订单数字,更是中国外贸人以诚信为纽带、以服务为基石,在动荡的环境中与新老客户共渡风雨的深厚情谊。

一个个拼搏的故事,诉说着坚韧与智慧;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写满自信与从容;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勾勒出中国外贸人在风浪中勇毅前行的群像。正是这些平凡而坚定的身影,撑起了中国外贸的脊梁。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了压力、保持了动力、展现了活力,更折射出外贸人的精神内核—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更是“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

未来或仍将风浪不断,但经过淬炼的中国外贸人,显然已在风浪中找到了更加从容笃定的航行姿态。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