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动态 > 国内外商务动态

除了“热”,体育消费如何“出圈”成为潜力担当?

时间:2025-09-08 16:04  来源:国际商报   浏览次数:  

炎夏的乡村足球场上,“村超”激战正酣,欢呼呐喊声冲破云霄,点燃乡村活力;城市的攀岩馆内,人们手脚并用,沿着五彩岩壁敏捷攀爬,挑战身体与勇气的极限;户外羽毛球馆内,选手们挥拍击球,白色羽球在空中画出弧线,扣杀、吊球轮番上演,比分在一来一回间紧咬攀升……从乡村赛场到城市场馆,这些新兴消费场景不断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运动活力汇聚起来,生动展现出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消费活力尽显

8月23日晚,贵州省榕江县“村超”球场灯火璀璨,2025年贵州“村超”全国赛总决赛“冠军之夜”在此激情开赛。现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点燃了整个县城的夜。

观众席上,来自北京的安女士格外惹眼——她一手牵着8岁的女儿,一手攥着“村超”文创帆布袋,满脸笑意。“我们已经在贵州玩了一周啦,这场总决赛就是旅程的‘压轴惊喜’。”她笑着说,“之前常刷到‘村超’的热闹片段,特别想带孩子来体验这份纯粹的运动活力。刚才球员一进球,孩子高兴得直拍手,那兴奋劲儿比坐过山车还足!”

一个周末的下午,26岁的上班族小林走进商圈里的室内潮玩运动馆,刚进门就被充满科技感的灯光和热闹的氛围所吸引,“平时久坐办公室,周末就想动一动,这里项目多还不晒,太适合我了”。小林先直奔攀岩区,在教练指导下尝试了新手线路,登顶时忍不住拍手:“第一次爬就成功了,比想象中简单又解压!”

这样的火热场景,正是当下中国体育消费活力迸发的生动注脚。体育消费的火热并非一蹴而就。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自此,我国体育产业迈入高速增长通道。近年来,各地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城乡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持续攀升,更涌现出“村超”“苏超”接连走红、网球中国季门票紧俏等亮眼新景象,生动展现体育消费的旺盛活力。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透露,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监测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苏超”为例,其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体育用品的热销势头同样强劲。数据显示,上半年,京东、淘宝、天猫、抖音4家电商平台体育用品零售额达2181.67亿元,同比增长17.5%。

消费热情仍在持续。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运动健身”搜索量同比增长364%,“运动场馆”搜索量同比增长109%,消费需求的攀升带动运动周边消费增长。其中,“运动鞋”搜索量同比增长52%,“运动套装”搜索量同比增长291%。从搜索人群来看,年轻人对于新潮运动体验的需求激增,“室内潮玩运动馆”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40倍。从交易数据来看,运动相关团购订单同比增长32%。从消费场景来看,24小时自助健身房,以周卡、月卡为代表的小额次卡团购成为年轻人的运动首选,“运动健身次卡”搜索量同比增长超546%。

谈及体育消费热情持续升温的原因,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向国际商报记者分析称:其一,政策层面的持续推动为体育消费营造了良好环境,增强了民众参与消费的信心;其二,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各类赛事的密集举办,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激发了民众的消费意愿;其三,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服务质量的提升,优化了消费体验;其四,民众健康意识显著增强,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增加,直接带动了体育消费的增长。

潜力挖掘再探新径

体育消费已经成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深挖市场潜能、更大程度释放体育消费活力,《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6项20条重点举措。

其中,在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方面,意见提出,从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和扩大体育消费群体四方面着力。

“意见围绕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提出的四方面举措,精准切中当下体育消费市场的痛点与潜力点,为释放体育消费活力提供了清晰路径。”王鹏表示,拓展体育消费场景打破了传统体育消费的时空与形式限制,无论是线上虚拟体育赛事,还是线下融合文旅、商业的新兴体育空间,都为消费者创造了更丰富多元的体验;举办体育消费活动是直接的消费催化剂,各类体育赛事、健身节等活动不仅能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激发民众的运动热情,还能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推出消费惠民举措则从价格层面降低消费门槛,让更多人能够轻松参与体育消费;扩大体育消费群体着眼于长远发展,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人群,定制个性化体育产品与服务,挖掘潜在消费力量,为体育消费市场注入持续动力。

围绕释放体育消费更大潜力,专家亦提出相关建议。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持续出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专项扶持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建设。例如,对体育场馆、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提供优先供地或土地价格优惠;大力推动体育消费试点创新,在30个试点城市探索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路径,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另一方面,丰富赛事供给,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热情,加快足球、篮球等职业赛事改革,提升比赛的观赏性,打造主场文化,增强职业体育IP吸引力;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将更多赛事向二、三线城市拓展,满足群众观赛需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结合资源优势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育地方特色赛事活动。此外,加快体育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拓展新媒体体育消费,例如,AI户外眼镜、消费级外骨骼等智能产品和技术集中亮相,引领体育消费潮流。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