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动态 > 嘉兴市商务动态 > 综合与法制处(行政审批处)

“开放嘉兴”②东风伴我逐梦同行

时间:2024-01-19 15:55 来源:综合处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的落实落地”的新要求。嘉兴,长三角区域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回顾开放的历程,是为了更好的启程,在这岁末年初之际,我们通过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的感悟、体会和讲述,重温嘉兴40年来开放发展的重要节点、重要事件,为大家展示嘉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程与担当,继续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东风伴我逐梦同行

人物专访:戴根源

自1984年到2000年,始终奉献在外经贸战线,历任嘉兴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嘉兴市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嘉兴市支会会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而许多人的梦想正是和地区发展梦想相吻合的,始终以同行的步伐,一同逐梦。

经贸起航  抓住机构成立新机遇

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撤销嘉兴地区建制,将嘉兴、湖州改为省辖市,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同年成立嘉兴市对外经济贸易局,嘉兴对外开放的进程由此起步。

机构成立了,组建班子是当务之急。时任嘉兴市对外经济贸易局局长的王绪贵,在半年时间里,广泛召集了一批有外语、技术、管理等优势的人才进入班子。戴根源就是在那个时候进入市外经贸局工作的,任外贸科科长。

“在成立初期,我们能做的还只是统一收购供销社的产品,给浙江、广东、上海的进出口公司供货,由其销售至境外。”戴根源回忆道,因为没有进出口权,在头几年间,成立一套班子、理清一套程序、开展对外技术和业务知识教育培训成了嘉兴外经贸工作的重点。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宣讲,戴根源作为嘉兴三位代表之一前往学习。

学成归来后,根据局工作安排,戴根源办起了教育培训,将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开放型经济战略等知识教授给公职人员,为嘉兴走好对外开放之路储备理论基础。


共谋合作  首笔港资打开新局面

1985年2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及所辖的嘉善县、桐乡县、海宁县被列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同年4月,嘉兴成立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撤销市对外经济贸易局,成立市级专业外贸公司。开放这条路,要如何走?“没有门路,我们就到宁波、南京、无锡等地学习,探究嘉兴对外开放的路径。”戴根源说。

桐乡青石乡东田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1979年,村里的乡镇企业接连倒闭,16个农民站了出来,开始筹办东田皮鞋厂,并把皮鞋产品命名为“足佳”,青石乡的乡村工业就是从这里起步。从作坊式的皮鞋厂发展到青石乡经济效益最好的骨干企业,东田足佳皮鞋厂仅用了两年时间。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乡村工业急速发展,但接踵而来的是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四个难题。“乡镇企业是‘鸟类型工厂’,技术靠上海退休师傅、供销靠朋友、消息靠小道,面对竞争,随时都可能被挤垮。”戴根源娓娓道来,唯有将全乡的皮革企业进行合并,把不协作、不配套的种种弊端发展成横向联合的优势,才能走得更远。

1982年1月,青石皮革公司正式成立。经过几年的拼搏,其品牌足佳皮鞋挤进了上海、北京等各大市场,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立了150多个销售网点。

企业要发展,光是国内市场还不够。乡镇企业发展最缺的就是技术,乡镇企业通过横向经济联合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产品只能在国内销售,如果能和港资合作,就能实现优势互补。

1985年5月,青石皮革公司与上海、香港等地的5家公司合作创办了嘉兴市第一家合资企业——前进鞋业有限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专门生产各类胶鞋、运动鞋、旅游鞋,产品90%出口,远销港澳、南美、东南亚、欧美等地。

随着首笔35万美元港资的引进,嘉兴这片澎湃的热土,翻开了开放发展的新篇章,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集聚了澎湃能量。


走出国门  激发外向经济新活力

三年后,嘉兴外经贸工作迎来重大突破。

1988年5月,嘉兴市轻工业品、纺织品、粮油土畜产、五机化医等4家市属专业外贸公司,嘉善、平湖、海宁、海盐、桐乡等五个县(市)外贸公司、嘉兴市丝绸进出口公司以及嘉兴制丝针织联合厂、民丰造纸厂、嘉兴毛纺织总厂等7家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获得对外经营权,开始自营进出口业务,同年8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嘉兴市支会成立。

为了培养一批外贸骨干,市外经贸委专门邀请上海市工商联的老师来嘉兴授课,分享对外经济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经验。首批18位学员后来大多成为嘉兴的知名企业家,嘉兴良友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震就是当时的学员之一。

之后的五年里,嘉兴拥抱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随着体制改革深入,更多的生产企业开始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形成了市县外贸企业、自营出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一起扩大出口的局面。到1993年,嘉兴全市出口额已达2.57亿美元,是1988年的120倍。

在出口增长的同时,嘉兴迈出了海外设立公司的第一步。1987年2月,海宁市化纤厂等三家企业,与泰国亿峰、福全记公司合资兴办了丝特(集团)有限公司,于1990年5月在泰国曼谷正式投产,成为我市首家备案的境外企业。这次的成功,为嘉兴企业赴境外建厂、设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5年,香港展销会举行,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前往试了水、铺了路。会后,市领导交给了市外经贸委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与香港方联系商洽,争取3个在香港设立公司的名额。“起初,对方要求10万美元一个名额,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以总价15万美元成交,同时还争取了6个赴港人员名额。”丝绸公司、纺织公司、进出口公司组建香港嘉兴有限公司便是“战果”。

此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境外建工厂、设公司,嘉兴“走出去”的步伐越发有力。


梦想的接力棒在时代中接续。

▶2001年9月,嘉兴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更名为嘉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2011年7月,嘉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更名为嘉兴市商务局;

▶2018年3月,嘉兴市涉外投资服务中心成立……


每一次的更名或机构整合,都是时代的印记,是对外开放总体任务的投影。对外开放的这40年,是打开国门、意气风发的40年,是不断突破、自我超越的40年,更是经历风浪、坚定前行的40年。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