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的落实落地”的新要求。嘉兴,长三角区域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回顾开放的历程,是为了更好的启程,在这岁末年初之际,我们通过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的感悟、体会和讲述,重温嘉兴40年来开放发展的重要节点、重要事件,为大家展示嘉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程与担当,继续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兴起。嘉兴涌现了一批带领企业成长起来、走出去的企业家,在经济浪潮中搏击前行,扎根嘉兴,走向世界,发展成为中国500强、世界行业引领企业。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考验,也支撑起嘉兴企业的坚实品牌,在国际舞台上奏响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嘉兴篇章。
嘉兴桐乡人,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桐昆集团创立于1981年,是全球涤纶长丝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发展40余年来,陈士良带领着他的团队,将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化纤厂,发展成为世界“化纤航母”。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没有一滴油,没有一粒切片”的情况下,1991年,陈士良接手桐昆。牢记着“行纤维之事,利国计民生”的理念,陈士良始终秉持“四千精神”,40多年专心做好一根丝,带领企业深耕化纤行业,抓住对外开放机遇,劈波斩棘,成功渡过金融风暴等危机,发展成为世界“化纤航母”。
1981年,嘉兴市第一家专业生产化纤长丝的乡镇企业——桐乡县化学纤维厂,由于经营管理等诸多困难,1990年桐乡县化学纤维厂陷入困境,成为浙江省化纤纺丝行业规模效益倒数第一的企业,200多名职工联名致信企业所在地镇党委、政府,要求调整企业领导班子。 彼时的陈士良正担任桐乡凤鸣化纤厂副厂长,洲泉镇领导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出任桐乡县化学纤维厂厂长。作为桐乡县化学纤维厂的第一批员工,陈士良对化学纤维厂有着不解的情结,站在千头万绪的企业面前,他选择了肩负与承担。 上任伊始,陈士良立即着手整顿内部管理,以“要干一起干”的做法,从提升员工工作干劲着手,带头忙碌在机器间。车间里设备的转动声再次响了起来,工人们看到了车间里陈士良一刻不停的身影,也看到了厂子活下去的希望。第一个月,工厂产量就增加了四成,获利五万元。同时,陈士良加强工厂制度建设,条条制度落实到每一件事,件件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工人们干活也不推诿扯皮了,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工厂管理理顺了,业绩也上来了。陈士良开始着手扩大市场,瞄准了性能和用途优越的涤纶长丝产品。1992年,陈士良三上江苏昆山,他的满腔诚意和高度可行的合作方案终于赢得了支持和信任。苏三山集团投资了一条年产1000吨KP431涤纶纺丝机产线,紧接着江苏常熟化纤设备厂也与陈士良达成了协议,将其研制的两条年产2000吨的SKV102涤纶纺丝机产线以试生产基地的形式投资桐乡化纤厂。1993年,桐乡化纤厂实现产值6500万元,利税1000万元。自此以后,企业更名为桐昆集团。
从1995年开始,陈士良在进行技改投入的同时,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走低成本扩张之路,走上了涤纶长丝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之路。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桐昆精准研判、逆势扩张,1999年,桐昆涤纶长丝产量一举超过仪征化纤,成为国内行业第一。
“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必须为企业打造一个更高的起点和发展平台。”陈士良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
1999年,桐昆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浙江桐昆化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04年更名为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从组织上奠定了企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也正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桐昆实现了从切片纺丝到熔体直纺的跨越。 2000年,桐昆正式进军熔体直纺。10亿元,400多亩土地,在桐乡经济开发区打造中国·桐昆化纤工业城,共分四期建设。 2000年10月,工业城一期工程——恒生公司一车间投产,至此,桐昆成为嘉兴营业收入第一的企业。2004年工业城全面建成,桐昆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差别化纤维生产基地。 2008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活下去”已是很多企业的当务之急,更别提发展壮大。但桐昆却选择实施反周期发展战略,投资12亿元,全面启动洲泉工业园区恒通年产40万吨的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一头两尾”熔体直纺项目建设。
待第二年项目顺利投产,该技术领行业之先,突破了聚酯装置年产20万吨/套的技术瓶颈,桐昆也迎来了高光时刻——涤纶长丝总产能增至150万吨,一跃成为全球第一的涤丝生产商。 凭借该项目,桐昆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字号的科技大奖,冠之于一家民营企业,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涤纶长丝行业的“单项冠军”,桐昆建立了全省首家独立法人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新合纤产品开发基地、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及强大的技术创新团队,在聚酯纤维的熔体连续聚合与纺丝技术、切片熔融纺丝技术、绿色制造技术、产业链上下协同智能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引领化纤行业绿色、智能发展,促进行业从传统的高能耗、产品单一化向高技术含量、产品差别化、高性能、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成为国家产业振兴和重大技术改造的主要参与者、化纤行业绿色制造的领跑者、聚酯长丝核心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及行业标准制定的领军者。
2011年5月18日,桐昆股份在上交所A股挂牌上市,成为嘉兴市股改以来第一家主板上市的企业,掀开了桐昆集团发展的全新篇章。 搭上资本市场快车后,桐昆乘势提出了“做强主业、拓展行业、延伸优化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的发展新理念。而走出桐乡、放眼全球成为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 多年来,桐昆一直处于石化产业链的下游,对于上游的PTA原料缺乏自主定价能力,无法自由转嫁只能自我消化。为此,桐昆延链往上走,在参股浙江石化和布局嘉兴石化后,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大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缓解了杭嘉湖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PTA缺口压力。 40多年来,桐昆一直坚持跟着国家战略、政府规划和市场需求去布局。面对产业升级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张力、要素制约和资源环境的压力,桐昆也成为“地瓜经济”的积极践行者。在向上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桐昆积极向外布点,在浙江乍浦工业园区、湖州长兴、嘉兴海盐等地建起生产基地,在江苏、安徽、福建、广西、新疆等省份进行战略布局,积极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往上游、往源头发展,成功打通上下游,形成PTA、聚酯、纺丝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格局。
2022年,伴随着恒阳项目的逐步投产,桐昆开始将产业链的触角伸向下游织造和染整环节,成功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
陈士良在抓延链、强链的同时,开始将智能制造纳入顶层设计,并对建成的项目进行系统化的“机器换人”。 桐昆利用与联想合作成立的浙江恒云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数智运营中心,开启从“全局可视”到“全局可析”“全局智能”的数字化转型,打造省级“未来工厂”,打造行业“灯塔工程”,共建产业大脑,将数字赋能辐射至上下游更多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典型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带动整个行业数字化发展,进而全面提升我国化纤行业核心竞争力。如今,桐昆的新车间里,从生产线上下线到仓储、发货,已全部实现自动化。
陈士良有一个梦想:要在嘉兴打造首个产能超千万的“全产业链企业”“先进化纤制造企业”和“绿色智能企业”。以智能化、数字化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国际化视野和提高国际化水平,力争把企业发展成为行业未来的标杆,书写嘉兴民营经济的新辉煌。
回望嘉兴开放40年历程,涌现了一批像陈士良那样带领企业成长起来、走出去的企业家,在经济浪潮中搏击前行,扎根嘉兴,走向世界,发展成为中国500强、世界行业的引领企业。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考验,也支撑起嘉兴企业的坚实品牌,在国际舞台上奏响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嘉兴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