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动态 > 嘉兴市商务动态 > 综合与法制处(行政审批处)

“开放嘉兴”⑧从接轨上海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时间:2024-01-30 09:03 来源:综合处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的落实落地”的新要求。嘉兴,长三角区域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回顾开放的历程,是为了更好的启程,在这岁末年初之际,我们通过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的感悟、体会和讲述,重温嘉兴40年来开放发展的重要节点、重要事件,为大家展示嘉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程与担当,继续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前言

从开发乍浦到接轨上海,从后花园经济到产业同城,从融入长三角到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画卷中,嘉兴始终坚定“桥头堡”“门户”担当。


从接轨上海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人物专访:杨成耀

嘉兴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原副主任,在嘉兴市委办公室长期从事接待工作,后到市合作交流办工作,又长年从事驻沪联络工作,参与并见证了嘉兴“接轨上海”进程中许多重要时刻。

“上海对我们嘉兴来说,就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的学习榜样。”2022年,杨成耀已正式退休,但说起沪嘉之间的故事,他打开了话匣子。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上重要的一块,这片特殊的土地,承载着特别的期待,而嘉兴正是其间的重要节点。

星期日工程师

一座石库门住宅、一艘画舫船,孕育和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可能是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的关于上海与嘉兴最鲜明的联系。在杨成耀看来,历史不是偶然,而源自两地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连的社会基础。

杨成耀于上世纪90年代初脱下戎装,转入秀城区委办工作,“上海师傅”“星期日工程师”是他对接轨上海最深的印象。

在他的记忆中,嘉兴一批批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萌生,前一天还在“下田插秧、上船撒网”的嘉兴人,后一天就掀起了“办厂兴企、创业致富”的浪潮。“但对于当时工业基础较差的嘉兴来说,技术、人才、产品这些要素格外匮乏。怎么办?就只好去上海引。”

厂长们手拎粽子、黄酒等土特产,通过走亲戚、访朋友,想方设法到上海的大工厂请人才、找技术、寻产品,如果你站在当年的嘉兴火车站站台,就能看到这道别样的风景。一大批“上海师傅”帮助乡镇企业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工作日在上海、星期日到嘉兴的“星期日工程师”应运而生。

“通过民间渠道引进上海工业要素在嘉兴城乡蔚然成风,我们把这作为嘉兴接轨上海的第一阶段,虽然官方介入并不明显,但这是我们后期工作的基础,说明接轨有需要、有必要、有前景。”杨成耀说。再比如农业一产领域,南湖区新丰镇是养猪大镇,新丰养猪、上海吃肉,这些商机也让很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正是基于这些,1992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发文提出“发挥优势、拓展外向、开发乍浦、双线联动、接轨浦东、服务全省”的对外开放24字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接轨上海的口号。“以这一文件的颁发为标志,嘉兴进入了自觉接轨上海的新阶段!”杨成耀说。

但是,真正的“接轨”,是以一栋楼的落成为标志。1996年,嘉兴大厦在上海浦东新区启用,同年,嘉兴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了“接轨上海、开发乍浦、三沿并举、联动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1997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嘉兴市“九五”期间“接轨上海”战略实施计划》。

政策的驱动,使得嘉兴吸引外资的速度迅速加快,到2000年,嘉兴完成了除出口加工区外的所有经济开发区布点,利用外资也跻身到全省三甲的地位。

1998年,嘉兴市第四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接轨上海”战略,并将其作为实现嘉兴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大战略”的首选战略。在这之后,这一战略地位从未动摇过。

沪嘉双城  25分钟通勤

2008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揭牌成立,整合了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和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等相关机构和职能,标志着嘉兴深化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区域合作交流的重大战略决策进入实质性阶段。

新机构成立的那一刻,杨成耀也有了新职务,开启了十年驻沪的“双城记”。“我们办公地点设在上海东方路877号的嘉兴大厦,从嘉兴火车站坐绿皮火车,12块半,到上海南站后,再转9号线和2号线,这条路线,不知道已走过多少次。”回忆起以前的通勤路,杨成耀很是感慨。

嘉兴距离上海很近,但嘉兴人还想更近,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早在2017年,嘉兴每天就有186班火车到上海,嘉兴南站每20分钟就有3次班车开往上海,高铁实现“公交化”,沪嘉两地的交通不断提速,杨成耀的“双城记”通勤也愈加顺畅。

在新机构的带领下,短短五年,嘉兴接轨上海工作越走越实。嘉兴大量名、特、优、新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上海,丰富了上海人的菜篮子;2000多家工业企业与上海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合作办校15所……这正说明了上海对嘉兴的辐射之强烈。

交通先行,这是接轨的基础。通苏嘉甬高铁、沪苏嘉城际铁路、沪平盐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嘉兴机场全面开工,海河联运加快发展,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成功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开放协同,这是接轨的目标。设立虹桥品汇分中心,推动“永不落幕的进博会”迈入浙江;做强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嘉兴综合保税区,获批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营商环境评价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嘉兴从承接上海产业溢出,已转变为长三角产业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御风而行向未来。从后花园经济、配角经济,再到中央花园经济,嘉兴已从苏杭中央转变为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块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从此承载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

东南形胜,今更胜昔。得益于国家战略,嘉兴与上海、江苏等省界“堵点”不断被打通,曾经的“三不管”成了协同发展的第一线。

微风袭来,湖面微皱,四处野花星星点点,在嘉善县西塘镇东北面,3400亩的祥符荡有着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这个位于省界的边缘,成了紧挨水乡客厅核心区的科创高地。

120平方公里的“祥符荡科创绿谷”横空出世,既现代又古典的建筑拔节生长,一个集湖荡景观、科技创新、高端产业、水乡生态、古镇文化于一体的江南水乡创新策源地正在形成。

一方面打通支撑科技创新全流程的创新链条,以科技创新来引领内需发展;一方面又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全面扩大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正是30多年嘉兴接轨上海启示。

2021年

浙江省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进大会在嘉兴召开,提出聚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带来的金南翼”。

2022年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面对历史新定位新使命,嘉兴正持续深入推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实现城市能级的蝶变跃升、跨越发展,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增长极、人才池、创新核,成为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中心节点。

正如杨成耀所说的,在嘉兴接轨上海的历程中,他只瞥见了时代潮流中的一面,“当时身处其中,每天都在奔忙,如今退休后回想,才感到接轨上海对嘉兴的意义。得益于前期的准备,现在已到了优势转化的关键期。”

科创联动,这是未来的希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播下发展的种子。近年来,嘉兴发挥接轨优势,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院名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上海、合肥等五城市共同获批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一条G60科创走廊串联起沪嘉沿线780多家科创机构,共享创新资源和服务,一个创新策源高地令人瞩目。

……

如今,连江通海的嘉兴,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等身份加持下,城市协同创新快马加鞭,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互联互通日新月异,民生共享提质增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画卷中,嘉兴将始终牢记嘱托,始终坚定“桥头堡”“门户”担当,奋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栏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