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服务消费占居民支出比重稳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服务消费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服务消费是指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非实物性的服务费用总和,与之相对应的是实物消费。服务消费比重提升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服务消费相对实物消费而言,更多是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中的比重随经济发展而上升。 不同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有其显著特点,主要体现为:需要更稳定的收入增长支持、更多闲暇时间、更集中的人口和更家庭化的消费场景、更强的供给能力。
就服务消费的结构来看,通常可以分为基础型消费(如餐饮、交通通信、住房相关、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发展型消费(如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享受型消费(如文化娱乐、旅游住宿等),此外还包括具有特殊性的金融保险类服务。对比发达经济体,我国服务消费中与居住、教育相关占比较高,而与文化娱乐、金融保险等相关占比偏低。着眼未来,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金融保险类消费都是扩大服务消费的重要内容。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服务消费整体上稳步增长。2013年至2024年的12年间,除2020、2022年以外,服务消费规模及其占总消费比重均逐年提高。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从2013年0.5万元提升至1.3万元,增长了1.6倍;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从39.7%上升到2024年的46.1%,提升了6.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我国服务消费整体稳步增长,但尚未恢复至2020年之前的趋势水平,提振服务消费仍需持续发力。 在未来,服务消费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是数字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随着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消费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二是消费场景将更加融合。不同领域的服务消费将相互融合,创造出更多新颖的消费场景。如“旅游+文化”“体育+旅游”“餐饮+娱乐”等融合模式,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消费体验。 三是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服务消费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将更加倾向于环保、健康的服务产品,推动相关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 四是服务消费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高。随着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优质的服务资源将进入国内市场,同时国内的服务企业也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促进服务消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工作。2024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消费的政策举措,为完善相关支持体系建设,推动服务消费发展奠定了基础。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要求培育文旅体育、健康养老托育、餐饮、购物、大宗商品、社区等六方面的消费新场景。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强服务消费动能、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强化政策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0项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服务消费的质量和水平。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2025 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把“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作为提振消费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要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等。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重点举措,进一步强化了金融对服务消费的支持力度。
五、提振服务消费的主要着力点 提振服务消费,最重要的是要让居民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有可供选择的优质服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因此,提振服务消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在服务消费方面才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中低收入群体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提振消费包括提振服务消费的主要对象,需要多举措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保障其稳岗就业,提升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二)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目前,我国服务市场供给存在细分服务开发不深、高质量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阻碍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加快以优质服务供给推进服务消费扩量提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 (三)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提供足够的服务消费时间。服务消费具有与生产同时性的特点,即服务消费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在时间上是统一的。因此,提振服务消费,就必须让消费者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要细化劳动法律法规,完善休息休假制度,让职工休息休假有法可依;强化监管机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创新休假模式,如带薪休假、错峰休假、灵活安排假期等,让职工拥有选择度假时间的自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