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动态 > 国内外商务动态

2024年中国商务十大新闻

时间:2025-01-02 11:05  来源:国际商报   浏览次数:  

1、深化改革

三中全会精神引领商务新发展

事件:7月15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提出包括“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商务部积极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对标对表全会部署,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转化为商务领域的任务清单和工作清单,逐条抓好落实,在短时间内牵头或协同推出一系列举措,不少举措已落地见效。

点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举行,昭示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改革开放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商务部将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钉钉子的精神将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展现新作为。

2、以旧换新

既促消费又惠民生

事件: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商务部牵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会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健全工作推进体系,统筹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以及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加快构建“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各地区因地制宜细化实施方案,用好中央财政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不断扩大以旧换新政策受益面,将“真金白银”的实惠送达消费者。

从具体成效来看,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汽车、家电、家装等领域商品市场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成为拉动市场销售增长的重要力量,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国内需求不断扩大。

点评:鼓励居民以旧换新,不仅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增强消费发展的动能,政策成效也在向供给端传导,有力带动了相关行业生产加快,推动形成投资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当前,宏观调控正在逐步从传统的重投资转向重民生,以贴合经济结构从基建、地产和传统制造业向新基建、高端制造业、消费和服务行业转型的内在要求,更多资源正在向促消费、保民生靠拢,在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的同时,彰显出施政为民的温度。

3、限制“清零”

制造业开放折射中国自信

事件:11月1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施行。与2021年版相比,最新版负面清单删除了制造业领域仅剩的2条限制措施,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点评: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大门对外资全面敞开,在准入环节实现内资和外资平等待遇,其背后意义远非数字变化所能尽述。当前,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甚至部分发达经济体仍然对制造业实施一定的外资准入限制。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毅然全面放开制造业投资更显可贵,充分彰显了中国扩大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

4、试点对接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事件:今年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扩大开放鼓点密集——3月22日,商务部发布《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8月29日,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将33条试点措施复制推广至更大范围;11月25日,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对外发布,成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首个以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为核心的重大改革。

点评:十多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从上海起步,布局逐步完善,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推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等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措施,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349项、地方自主推广3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目的是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实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将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质升量稳

外贸多向发力展韧性

事件: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实现增长,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外贸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今年以来,商务部同中央各有关部门、各地方密切协作,主动作为,广大外贸企业创新发展,中国外贸整体保持了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

四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商务部等多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发布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业界预计全年外贸质升量稳目标将如期实现。

点评:今年以来,中国外贸稳中有进,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实现增长。量增质优的背后,有外需改善的客观因素,外需回暖为中国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外贸早已从原先的产品出海转变为品牌出海、产业出海、供应链出海,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长期锤炼中形成的强劲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在起起伏伏、波涛汹涌的全球市场中始终勇立潮头、破浪前行。

6、峰会定向

中非携手再赴新程

事件:9月4日—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宣布,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将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

其中,在贸易繁荣伙伴行动中,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从2024年12月1日起,上述举措正式生效,中国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

点评:这是继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非领导人再次在中国相聚,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新时代中非关系新定位,顺应中非友好合作的时代潮流、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充分彰显了开辟中非关系更加壮丽前景的远见与担当,为中非关系发展擘画了新蓝图。十大伙伴行动涵盖了中非合作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中非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非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对中非互利合作向更高质量发展、推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

7、笃行40载

国家级经开区扬帆再启航

事件:2024年是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设立4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要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国际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助力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点评:从首批的14家到最新的233家,从分布于沿海12个城市到遍布31个省区市……40年来,国家级经开区由东到西、由点到面,坚守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谋发展的初心使命,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国家级经开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当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争做推动区域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8、多点发力

擦亮“投资中国”品牌

事件:2024年,商务部多措并举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打造精品活动,将“走出去”招商和“请进来”招商相结合,在境内外举办27场“投资中国”招商推介活动;打造优质服务,召开了15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听取外资企业反映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共同推动解决300余件困难问题,切实提升外企的获得感;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外资24条”等一系列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点评: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意味着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和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担当。近年来,面对风高浪急、更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坚持以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在外资准入限制上做“减法”,在营商环境上做“加法”,对开放的决心与信心在全国上下已经形成牢固的共识。无论外部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向外资企业敞开的大门都不会收紧,坚持对外开放的大逻辑始终不会动摇。

9、服务消费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事件: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进一步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要促进服务消费。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六方面提出了20条政策举措。这是中国首次专门就服务消费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的政策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引导下,1—11月份中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4%。

点评:从居民消费意愿看,中国正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消费潜力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仍然偏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在多部门、各地方的合力推动下,中国服务消费在市场规模、发展结构、平台载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稳增长、优结构和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未来,要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实现人的美好生活需求出发,紧扣“服务”二字做文章。简而言之,就是要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体验,让服务消费成为民生福祉改善提升的重要支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10、成果丰硕

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事件:2024年,中国与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塞尔维亚三国的自贸协定先后生效,与白俄罗斯签署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与洪都拉斯签署并实施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与秘鲁签署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历经近两年时间、9轮正式谈判、100余场工作组会议后,中国与东盟十国于2024年10月实质性结束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在现有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基础上实现重要增值,全面拓展新兴领域互利合作,加强标准和规制领域互融互通,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

点评:今年以来,中国在加快拓展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商签形式多样的多双边经贸协定方面着力颇多,自贸区将为各方共建超大规模市场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进一步推动贸易繁荣发展,带来更多合作机遇和更强劲、长久的发展动力。在当前变乱交织、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和多国凝聚共建自贸区的共识,彰显了各方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决心,将进一步推动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栏目更新